2025年5月25日,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联合主办的 “2025 健康未来创新大会” 在北京开幕。原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。本次大会以 “新质生产力引领大健康产业新变革,科技创新推动大健康产业新发展” 为主题,汇聚科技、医疗、大健康产业等领域权威专家与代表,聚焦产业前沿,共探行业创新趋势与前沿技术应用。
开幕式上,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段洣毅指出,在科技创新与政策利好双重驱动下,健康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,需以 “新质生产力” 为核心驱动力,推动生命健康领域创新变革。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建强强调,中医药现代化需与科技深度融合,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,提升健康服务可及性与质量。
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在《科技创新赋能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》报告中指出,全球科技革命加速背景下,基因编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正重塑生命健康产业格局,为疾病防治与健康管理带来新机遇。
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庄聪生围绕《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,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》提出,需优化政策环境,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,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格局,共促健康产业繁荣。
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、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雷燕等专家,分别就女性健康战略价值、健康领域国际标准制定、中医药在康养与慢性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等议题作精彩报告,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视角。
本次大会紧扣 “创新、融合、共享” 的主题,还设置了多场平行论坛,议题广泛涵盖 AI 医疗、中医药国际化、智慧康养、健康大数据、精准医疗等大健康产业的前沿与热点领域。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,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大核心驱动力:一是以基因技术、脑机接口、量子医学等颠覆性技术突破为引领,催生全新的疗法与产品,为健康问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;二是以数据要素的流通与应用为纽带,构建覆盖 “预防—诊疗—康复” 全周期的智能化健康管理体系,提升健康服务的精准性、便捷性与个性化水平;三是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,推动健康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向可持续方向转变,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。其中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卫生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以 “融合创新、健康未来”为主题的平行论坛备受关注。来自微生态、护理、金融等领域的专家与行业代表,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度研讨,聚焦技术融合与产业落地。卫健科工委主任曲新萍指出,微生态、护理、金融板块协同联动,体现 “融合创新” 理念。未来需持续深化跨学科合作,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,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。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卫生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将携手行业同仁,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,助力健康中国建设。
作为贯彻 “健康中国” 战略的重要交流平台,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,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新的活力。正如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段洣毅在大会总结中所指出:“本次大会是一个全新的起点,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,全力加速新质生产力在健康领域的转化与应用,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方案与实践经验。”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我国健康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,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、推动全球健康事业进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。